• All 338 |
  •  Page 1/49
2024年下半年K-MOOC项目入选高校 首家引入开放徽章制度的K-MOOC高校 累计开设35门课程,总学习人数突破35,456人

2025.01.24

28

我校成功入选由韩国教育部和国家终身教育振兴院主办的“2024年下半年韩国在线开放课程(K-MOOC)项目”中的“数字+计划”。 K-MOOC是韩国版的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一种所有人都可参与的网络课程平台。自2015年启动以来,教育部通过在线共享高校的优秀课程,扩大了公众的学习机会。 此次入选后,我校将率先在K-MOOC课程中引入Naver最新推出的元宇宙平台“Zump”,并推出以VR为基础的电影制作课程等一系列创新性和创意性的教育项目,进一步推动教育方式的革新与发展。 以“下一代数字融合内容创作为目标”,我校将推出以下三门课程 《利用AI提示开启元宇宙内容策划》徐应教教授、金恩英教授 (音) 《开启创新的3D元宇宙内容开发》郑凡衍教授、权相赫教授、崔真旭教授(音) 《开启想象力的VR沉浸式电影内容开发》郑凡衍教授(音) 我校是首个在K-MOOC中引入开放徽章制度的参与高校,通过为完成课程的学习者颁发数字徽章,帮助他们高效管理个人学习档案。 Our university is the first K-MOOC participating institution to introduce the Open Badge System, which awards digital badges to course completers. These badges allow learners to efficiently organize and present their personal achievements and portfolios. 同时,我校还与龙仁特例市媒体中心合作,共同打造优化的实践环境,助力数字融合内容的开发。此外,我校还与SNOW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元宇宙内容课程,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 校长安顺哲表示:“通过元宇宙融合教育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培养数字融合内容开发的实务型人才,推动数字转型时代的教育创新。” 此外,我校自2016年起参与K-MOOC项目,已累计开设35门课程,涵盖设计思维、外语会话等,总学习人数达35,456人,为全民终身学习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5 QS可持续性排名跃升74位

2024.12.24

112

我校在英国QS发布的2025年QS可持续性排名中,相较于去年跃升了74位,全球排名第805位,亚洲排名第231位,国内排名第32位。 QS可持续性排名于2022年首次推出,旨在评估高校的ESG(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可持续性。其评价指标包括 • 环境影响(45分):环境可持续性、环境教育和环境研究; • 社会影响(45分):健康与福祉、公平、教育影响、就业机会与成果以及知识交流; • 治理(10分)。 本年度,我校在“社会影响”和“治理”两个指标上的提升尤为显著。其中,“社会影响”较去年上升146位,具体子指标如“教育影响”跃升277位,“公平”提升99位。同时,“治理”指标也取得大福突破,上升了180位。尽管参评大学数量从去年的1,403所增加至今年的1,751所,我校排名依然实现了显著提升。 落实SDGs,推动碳中和与环境教育 为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并致力于下一代的碳中和环境教育,我校于去年成立了“大学评价战略委员会”和“丹国SDGs委员会”,构建了全球大学评价体系。学校还引入了研究成果分析解决方案(SciVal),系统管理教师与SDGs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当研究者的论文标题、摘要或关键词包含SDGs时,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提升QS可持续性排名和THE世界大学排名。 学校的具体举措包括: • 与师生共同举行联合国SDGs实践宣言仪式; • 开设“丹国SDGs”官网,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大学评价指标; • 在各研究生院设立ESG管理学科(商学院)和碳中和学科(行政法务研究生院)。 在本科教学方面,我校计划于2024年春季学期开设SDGs通识课程《可持续地球:我们的选择》,旨在培养学生应对气候危机和践行碳中和所需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其他重要措施包括: • 国内首创引入环保型氢燃料电动班车; • 成立DKU大学生环境教育团; • 支持举办视障人士导盲犬专题讲座; • 加入与SDGs相关的国际协会(如Race to Zero及HESI网络)。 大学评价战略委员会主席、对外副校长金宰壹表示:“我校正通过完善大学评价体系,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教育与研究环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把SDGs愿景与目标融入教师的学术研究活动中,努力成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的大学。”

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携手合作,聚焦未来能源教育与研究

2024.12.24

107

被誉为澳大利亚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型大学之一的纽卡斯尔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与我校签署合作协议,携手培养未来能源和材料融合化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10月26日(当地时间),我校校长安顺喆访问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就未来能源与材料融合化学领域博士双学位项目及国际研究合作网络的构建签署了谅解备忘录(MOU)。 签约仪式上,出席人员包括我校安顺喆校长、化学系崔振浩荣誉教授、崔高恩教授、尼里昌·萨诺兹·雷吉诺德客座教授,以及纽卡斯尔大学校长亚历克斯·泽林斯基(Alex Zelinsky)、国际副校长肯特·安德森(Kent Anderson)、荣誉教授阿贾扬·维努(Ajayan Vinu)和国际事务处处长阿莱克·博宁斯基(Alek Voninski)。 通过本次MOU,两校达成了以下合作共识: • 共同运营未来能源与材料融合化学博士双学位项目; • 通过学术交流与联合研究网络的建设,强化研究基础设施,培养全球化人才。 此外,安校长还访问了纽卡斯尔大学附属的多家研究机构,包括全球先进纳米材料创新中心(GICAN)、亨特医学研究所(HMRI)和纽卡斯尔能源资源研究所(NIER),与对方讨论了深化学术与研究创新平台的具体合作方案。 随后,两校还共同举办了构建国际研究合作网络的联合研讨会。纽卡斯尔大学约40位教授与研究人员参出席会议,展现了对双方联合研究及博士双学位项目的浓厚兴趣。研讨会的主要议题包括: • 阿贾扬·维努教授:《GICAN的生物-纳米研究》 • 塔瓦·帕拉尼萨米教授:《基于EPIC项目的生物创新研究与商业化》 • 崔振浩教授:《低维混合材料的治疗功能》 • 崔高恩教授:《基于药物递送系统的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 关于纽卡斯尔大学 纽卡斯尔大学创立于1965年,是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的一所公立大学。根据英国全球评价机构QS发布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居全球第179名、澳大利亚第10名。此外,在碳中和、下一代能源及材料化学领域,纽卡斯尔大学的QS世界排名进入前30,彰显其作为顶尖研究型大学的卓越实力。目前,该校拥有约3.8万名在校生,在生命科学、工程、环境学及医疗领域表现尤为突出。

国家客户满意度(NCSI)排名全国四年制私立大学第3名!连续两年跻身前5!

2024.11.25

187

本校在由韩国生产力本部主办的国家客户满意度(NCSI)调查中荣获全国四年制私立大学第3名。 在今年的NCSI调查中,本校获得了79分,仅次于成均馆大学(第1名)和韩国外国语大学(第2名),与延世大学和汉阳大学并列第3。相比去年的第4名,今年上升了一位,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四年制大学前5名。此次满意度调查共涵盖了23所四年制大学(包括10所国立大学和13所私立大学),本校已连续两年参与。 本校被评为“政府支持融合人才培养项目中获选最多的大学”,这一成绩在本次满意度调查中得到了高度评价。本校在生物健康、下一代显示技术、半导体材料与零部件等三个“尖端领域创新融合大学”项目,以及全球文化和社会结构等两个“人文社会融合人才培养项目”中积极推动创新型教育。 此外,本校将打造“学生满意的大学”作为大学管理的核心目标,通过改革教育平台和优化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符合其成长阶段的个性化教育。为增强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本校扩大了多专业制度,并推出了“DanCare”学生咨询模式,以支持学生的成长与职业规划。 校长安顺喆表示:“我们始终坚持‘学生满意才是真正的名校’这一教育理念,大力投资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学生满意管理”,推动负责任的行政文化,助力学生成长与成功,同时进一步深化以信任和满意为核心的价值管理体系。” 2013年,本校率先在韩国成立了以学生满意管理为目标的专职组织——CS经营中心,以“基于亲切与沟通,助力学生成长与成功,实践信任与满意的价值管理”为宗旨。CS经营中心率先开发了韩国首个数据驱动型大学管理模型(DK-UCSI),成立了首个学生演讲团“Dan-Ulim”,并建立了韩国大学首个一体化呼叫中心,每次创新都为韩国大学的学生满意管理树立了标杆。 此外,本校还开发了自主满意度诊断指标,包括:学科满意度、行政服务满意度、教授满意度和外部客户满意度(覆盖企业、高中升学指导教师、毕业生、家长和当地居民等)。这些指标已于2013年至2019年间完成著作权和专利登记,并通过在《韩国教育学会学术期刊》(2013-2014年)上发表的论文验证了其可靠性。学校定期向行政部门或学科提供诊断数据,帮助其发现并改进问题,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英伟达与“人工智能(AI)的未来”AI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4.11.22

233

Hot

本校与英伟达(代表:金升圭(音译))于24日(星期二)在竹田校区惠堂馆举办了以展望人工智能计算未来为主题的AI技术研讨会。 此次活动由面向Edge的超低成本AI系统事业团(团长:金泫真(音译))、就业创业支援处(处长:閔东元(音译))和英伟达联合主办,共吸引了500多名在校学生参加,充分体现了对AI技术这一未来增长领域的高度关注。 在研讨会上,英伟达的李得于(音译)常务以“人工智能与英伟达GPU”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英伟达的发展历程、GPU(图形处理单元)技术的演变过程,以及GPU在设备端环境中的重要性,并对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体验展区,参会者可以亲身体验搭载英伟达最新“GeForce RTX GPU”的电脑设备。参与者还体验了英伟达的AI聊天机器人“ChatRTX”、基于AI的视频通话“NVIDIA Broadcast”以及图像生成AI等一系列设备端AI技术,全面感受英伟达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 产业合作副校长吴佐燮表示:“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我校能够与引领全球产业创新的英伟达在产学合作与人才培养方面携手共进,共同推动AI、半导体、未来汽车、机器人及数字医疗等尖端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和研究工作。” 电子电气工学系三年级学生徐钟休(音译)表示:“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我对AI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能亲身体验最前沿的新技术,这让我切实感受到AI正在快速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大学创新支援事业年度评价中,教育创新荣获‘S等级’殊荣!

2024.09.29

269

Hot

檀国大学在教育部和韩国研究财团主办的“两周年大学创新支援事业第2次年度成果评价”中,首次荣获教育创新成果部门的最优秀等级——‘S等级’。获得‘S等级’后,檀国大学将获得追加奖励,事业费支援将同比增加38%,达到1327.3亿韩元。 大学创新支援事业旨在通过自主创新,改善大学的体制结构,提供优质的大学教育,培养未来人才。该事业包括首都圈51所学校在内,共有117所大学参与。依据评估结果,将大学分为S、A、B、C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均获得相应的奖励。 通过大学创新支援事业,檀国大学在过去5年中投入了约400亿韩元,致力于教育创新,培养具有创意的未来人才。此次能够在教育创新成果部门获得‘S等级’,是由于檀国大学以“培养超越界限、共同成长的DKU未来人才”为目标,切实推行了跨领域融合教育。 在此次评估中,檀国大学为扩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所做出的努力受到了高度评价。檀国大学计划在2025学年度,将33.8%的招生名额(1,041名)以无专业、跨领域的方式进行选拔。为此,学校专门为无专业新生设立了退溪(竹田)、栗谷(天安)创新学院,以提供系统化的教育支持。 为新生提供实质性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支援,檀国大学安排了专职教授(JA教员),并制定了适应、成长、职业路线图——‘D-Dan Care’。通过△前辈和后辈指导、△教授和学生一对一指导、△学生与毕业生专家指导等多种指导项目,支持新生自主规划大学生活。此外,为在校生量身打造的学校管理项目‘Dan Care’通过多项活动,致力于培养沟通、自主性、问题解决、专业知识、合作献身、全球公民意识等6大核心能力。 檀国大学在多专业、转系、学分交流等灵活教学制度的运营方面也获得了高度评价。最近2年间,修读双学位、多专业、跨领域专业、连接专业以及微学位课程的学生人数显著增长,从2022年的1,171名,增加至2023年的1,348名,增长了15.1%。为了推动学分交流,学校共开设了728门课程,参与选修的学生达53,167人次。 檀国大学通过EduTech(教育科技)构建了超连接教育创新平台,广受好评。为提供基于AI的个性化教学服务,檀国大学打造了多个平台:1.Dan.i——基于AI系统的个性化学习平台。2.D-ESK——基于AI系统的教学平台。3.e-Campus——实现无界限教育的学习管理系统。为扩大和融合学生的超连接学习经验,学校还推出了△D-MOOC(无界限开放式网络课程连接)、△D-OER(无界限学习资源连接)、△Metabus校园(AI基础个性化学习系统服务)、△Young熊Story+[AI基础自我主导学习强化系统]等项目,集中力量推动创新。 安顺哲校长表示,被教育创新部门选为‘S等级’,是对檀国大学长期致力于提供实质性跨越融合教育的高度认可。基于此次评估结果,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适应数字化大转型时代的跨领域融合型人才。

【中央日报·Korea JoongAng Daily】“学生满意才是真正的名校”安顺哲校长采访

2024.09.12

240

Hot

安顺哲校长,纪念上任一周年的媒体采访 提出了为提升学生满意度而进行大学改革的方向 安顺哲校长在就任一周年之际,接受了《中央日报》的专访,详细阐述了他对大学未来发展的蓝图。他的计划涵盖了优化教育环境、调整招生策略,以及设立PRIMUS国际学院等一系列举措。安校长特别强调,学校在提升学生对教育的满意度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并对专业选择权制度进行了改革,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他表示,大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让学生引以为傲的教育体系,并让校友们对母校感到自豪。 中央日报(韩文)全文链接 Korea JoongAng Daily(英文)全文链接